【罄竹难书造句】“罄竹难书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旧唐书·李密传》,原意是把竹子用尽也难以写完,形容事情(多指罪行)非常多,无法写尽。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恶行极多,令人震惊。
在日常使用中,“罄竹难书”通常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,用来批评那些犯下严重错误、罪行累累的人或事件。因此,在造句时要注意语境,避免误用。
一、
“罄竹难书”主要用于描述罪行、过失或负面行为极其严重,数量庞大,难以全部记录。它强调的是“数量多”和“性质恶劣”,常用于历史事件、人物评价、新闻报道等正式场合。在写作中,合理运用此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批判力度。
二、表格:常见“罄竹难书”造句示例
序号 | 例句 | 适用场景 | 说明 |
1 | 这个贪官的腐败行为罄竹难书,最终被依法严惩。 | 批评贪官 | 强调其罪行之多 |
2 | 历史上,侵略者的暴行罄竹难书,令人发指。 | 历史评价 | 表达对侵略行为的谴责 |
3 | 他曾经的种种恶行罄竹难书,让人难以相信他曾是好人。 | 人物评价 | 表现人物前后反差 |
4 | 那些企业为了牟利,做出的违法行为罄竹难书。 | 社会评论 | 批评企业不道德行为 |
5 | 这部电影讲述了战争中罄竹难书的悲剧与苦难。 | 影视评论 | 描述战争带来的灾难 |
三、注意事项
- 语义明确:使用时需确保句子语义清晰,避免歧义。
- 语气恰当:该成语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,适合用于正式或严肃的语境。
- 搭配得当:通常与“罪行”、“恶行”、“行为”等词搭配使用。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罄竹难书”虽为成语,但其使用需要结合具体语境,才能准确传达其含义与情感。在写作中适当使用,能够提升表达的深度和力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