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精选资讯 > 严选问答 >

拒谏饰非的汉语大词典

2025-11-15 08:49:16

问题描述:

拒谏饰非的汉语大词典,这个问题到底啥解法?求帮忙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1-15 08:49:16

拒谏饰非的汉语大词典】在汉语中,“拒谏饰非”是一个具有鲜明批评意味的成语,常用于描述一个人拒绝接受劝告、掩饰自己的错误。这一词语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对言路畅通和自我反省的重视,也反映了语言文化中对道德修养与政治品格的深刻关注。

为了更好地理解“拒谏饰非”的含义及其在《汉语大词典》中的收录情况,以下将从释义、出处、用法及相关词汇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关键信息。

一、

“拒谏饰非”出自古代文献,意指拒绝听取忠言劝告,反而为自己的过错找借口。此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不听劝、不认错的人,尤其在政治或领导层中使用较多,强调的是开放言路与自我修正的重要性。

在《汉语大词典》中,“拒谏饰非”被归类为一个贬义成语,其结构清晰,意义明确,常见于古籍和现代汉语中。该词不仅有固定的语义,还常与其他类似成语如“讳疾忌医”、“文过饰非”等相提并论,形成一种批评性的语言表达方式。

此外,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仍有一定使用频率,尤其是在文学、历史研究以及批评性文章中较为常见。

二、相关信息汇总表

项目 内容
成语名称 拒谏饰非
词性 贬义成语
结构 动宾+动宾(拒谏 + 饰非)
释义 拒绝听取忠言劝告,反而为自己的过错找借口
出处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人谁无过?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拒谏饰非,其害甚大。”
用法 多用于批评他人不听劝、不认错的行为
近义词 文过饰非、讳疾忌医
反义词 虚心纳谏、知错就改
在《汉语大词典》中的收录情况 收录于《汉语大词典》第2卷,条目编号为“拒谏饰非”
现代使用频率 较低,多见于正式或学术性文本

三、结语

“拒谏饰非”作为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,不仅承载着古代对个人修养和政治智慧的期待,也在今天继续发挥着语言批评的功能。通过对其在《汉语大词典》中的收录与解释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汉语成语的演变与应用价值。同时,它也提醒我们在面对批评时应保持开放心态,勇于承认错误,才能不断进步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