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卖柑者言原文及翻译注释】《卖柑者言》是元代文学家刘基(字伯温)所作的一篇寓言性散文,通过一个卖柑子的小贩之口,揭露了当时社会上官员虚伪、腐败的现象。文章语言简练,寓意深刻,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。
一、
本文以“卖柑者”为引子,借其讲述自己所卖的柑子外表光鲜、内里腐烂,进而引申出对官场腐败现象的批判。作者借物喻人,揭示了那些表面道貌岸然、实则贪污腐败的官员,与“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”的柑子如出一辙。
文章结构清晰,层层递进,先写柑子的表里不一,再写卖柑者的无奈,最后点明主旨,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清廉正直的呼唤。
二、原文、翻译与注释对照表
| 原文 | 翻译 | 注释 |
| 杭有卖果者,善藏柑,涉寒暑不溃。 | 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,擅长保存柑子,经过寒冷或炎热都不会腐烂。 | “涉”:经历;“溃”:腐烂。 |
| 出之烨然,玉质而金色。 | 拿出来的柑子光亮耀眼,质地如玉,颜色金黄。 | “烨然”:光彩鲜明的样子;“玉质”:像玉石一样的质地。 |
| 置之市,人争鬻之。 | 放在集市上,人们争相购买。 | “鬻”:买;“置之市”:放在市场上。 |
| 予贸得其一,剖之,如有烟扑口鼻。 | 我买了一个,剖开后,有烟气扑向口鼻。 | “贸得”:买得;“扑口鼻”:烟气扑面而来。 |
| 肉甚薄,不能满瓯。 | 果肉非常薄,连碗都装不满。 | “瓯”:小盆;“满瓯”:装满小盆。 |
| 甘败而味苦。 | 甜味已经败坏,味道苦涩。 | “甘败”:甜味变坏;“味苦”:味道苦。 |
| 予诘其故,曰:“吾业为之,已三十年矣。” | 我问这是什么缘故,他说:“我以此为业,已经三十年了。” | “诘”:追问;“业”:职业。 |
| 吾售之,人取之,未尝有言。 | 我卖它,别人买它,从未有人说过什么。 | “未尝有言”:从未有人抱怨。 |
| 然吾视之,如观火,如见其肺肝矣。 | 然而我看它,就像看火一样清楚,能看见它的肺和肝。 | “如观火”:看得非常清楚;“肺肝”:比喻内部。 |
| 今夫佩玉带,服锦衣,鸣珂以行,而不知其内之腐也。 | 现在那些佩戴玉带、穿着锦绣衣服、敲着玉饰走路的人,却不知道他们内心已经腐烂。 | “鸣珂”:敲击玉饰的声音;“腐”:腐败。 |
| 夫何往而不金玉其外,而败絮其中也! | 哪里不是外表金玉,内里却是破絮呢! | “败絮”:破旧的棉絮;比喻腐败无能。 |
| 予默默无以应。 | 我默默地无法回答。 | “无以应”:没有话可说。 |
| 退而思其言,类东方生滑稽之流。 | 回去思考他的话,像是东方朔那样的诙谐之人。 | “东方生”:指汉代滑稽家东方朔;“滑稽之流”:幽默讽刺之人。 |
| 岂其愤世疾邪者耶? | 难道他是愤世嫉俗的人吗? | “愤世疾邪”:对社会不满,痛恨邪恶。 |
| 余与子之相知也,其亦若是乎? | 我和你的交情,难道也是这样吗? | 表达对自身处境的反思。 |
三、总结
《卖柑者言》虽短,但寓意深远。作者借卖柑者之口,讽刺了当时官场中“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”的现象,表达对社会风气的忧虑。文章语言生动,形象鲜明,富有哲理,值得深入品味。
通过表格形式的整理,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原文内容、翻译含义及关键词汇的解释,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。


